详细内容

我国FPD产业的现状、问题和发展建议

一、我国平板显示产业现状
在电子信息领域,平板显示产业和半导体产业是两个重要的千亿美元级别的产业。平板显示产业是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支柱产业”之一,融合了光电子技术、材料技术、微电子技术、制造装备技术、半导体工程技术和化学技术等,具有产业链长、多学科、多领域交叉的特点,对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配套体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国民经济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的平板显示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以京东方、长虹、TCL等几家骨干企业为核心,多点布局、多种技术共同发展的格局。平板显示产业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TFT-LCD、OLED、PDP被列为“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平板显示技术。

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北京为核心的环渤海产业基地;以合肥、南京、苏州和昆山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产业基地;以深圳、广州为代表的珠江三角洲显示产业基地;以成都为核心的西部产业基地。主要TFT-LCD生产企业有北京京东方、深圳天马、TCL、南京中电熊猫、江苏昆山龙腾光电等。
 中国主要有三大等离子产业群,包括LG、松下、熊猫在华东地区的等离子产业群;日立与安徽鑫昊建设的年产150万片42英寸等离子面板的生产线;西部地区则有长虹的虹欧等离子产业群。在发展PDP屏生产的同时,长虹致力于中国PDP产业链的建设,先后发起成立PDP关键材料、关键器件、关键装备、技术创新四大本土化联盟。


(  本文摘抄节选自《国际光电与显示》杂志 2011.10 总第130期  )

 

 二、我国平板显示产业的主要问题
(1)规模和资金实力弱

与国际大厂商相比,我国平板企业在规模和资金上的差距较大。以TFT-LCD为例,三星电子、LGD、奇美、友达和夏普是全球最大的5家TFT-LCD面板制造商,这5家公司的出货面积和出货金额占到全球总量的近90%,每家企业在固定资产上的累积投资都超过百亿美元,具有完整的上下游产业链、很强的规模效益和成本优势。我国企业在规模、资金上与国外竞争对手的差距在一个数量级以上,导致在研发和设备投入、供应链管理及净资产等方面的巨大差距,而且这种差距很难在短时期内缩小。
(2)产品结构不合理

目前,TFT-LCD和PDP技术进入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制胜的阶段,而国内企业缺乏高端产品技术,制约企业赢利能力的增强及研发投入的扩大。据DisplaySearch预测,从2009年至2015年,TFT-LCD面板的出货额年均增长率可能仅有1%,中小尺寸LCD面板市场开始萎缩,只有大尺寸面板市场仍在增长。到2012年,40寸及以上面板的出货量将占50%以上,70%以上的面板将在6代及以上的高世代生产线上生产,但我国还没有完全掌握大尺寸LCD面板的生产技术,在未来竞争中处于劣势。我国仅在PMOLED上实现了产业化,主要生产中低端的小尺寸屏,还没有成熟的AMOLED产品。
(3)关键材料、设备和技术受制于人

我国平板显示产业所需的关键上游原材料和设备大多掌握在日、韩、美、欧企业手中,国内企业不掌握核心技术和定价权。这种情况并非平板显示产业所独有,而是国内很多其他产业的通病。如TFT-LCD所需的液晶、玻璃基板、彩色滤光片、偏光片多掌握日本、韩国、美国和台湾企业手中,刻蚀机、曝光机等关键设备等掌握在日本、荷兰和美国企业手中;PDP所需的荧光粉、滤光片、玻璃基板掌握在日本、韩国和美国企业手中;OLED所需的发光材料、玻璃基板、蒸镀和旋涂设备掌握在欧洲、美国、日本、韩国企业手中。在专利方面,我国企业和研究机构的专利数只占全球平板显示专利的2%左右。

(4)产业链整合度低

我国面板企业的内部配套少,原材料和零组件需要大量向供应商采购,既加大了采购成本,又存在供货不及时的风险。这其中有国内配套企业分散,外商独资或合资企业多等原因,也有下游面板企业的规模和资金有限,很难通过控股的方式对上游企业进行整合的原因。

这种情况在近两年有所改善,面板企业纷纷涉足上游的原材料和零组件。如海信和京东方投资生产LED背光模组,长虹联合20余家企业开发PDP配套产品。在产业布局上,合肥、昆山等平板产业园区注重引入相关配套企业。


 三、我国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建议
(1)加强区域规划,规避技术风险

我国平板显示产业正处于规模快速扩张的阶段,合肥、南京、昆山等城市纷纷提出打造平板显示产业的设想,规划了宏大的投资计划和产值目标,一定程度上存在盲目上项目、抢投资的情况,对产业的高风险则多少有些估计不足。在政府的鼓励下,京东方、天马、TCL、创维等面板和彩电企业纷纷建设高世代液晶面板生产线,投资规模不断膨胀。

对此,行业主管部门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加强地区之间的产业规划和协调,实现全国一盘棋,进行统筹考虑,避免投资失误和浪费。将原材料、零组件、加工设备和测试仪器的配套企业围绕面板企业进行集聚,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与互动,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降低交通、物流和沟通成本。强化对现有生产线的产业配套,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另一方面,各种技术在不断升级和相互更迭,技术方向的选择面临风险。如1984年,为打破日本企业在显像管和荧光粉等上游产品上的垄断地位,我国实施了彩电国产化“一条龙”工程,引进为彩电配套的电子元器件生产线280多条。但我国彩电企业没有把握住向平板显示转移的产业趋势,平板电视替代CRT电视的时间表比专家们预计的提前了5年。战略选择上的失误使我国错失在早期发展平板显示产业的大好机会。

因此,政府应加强引导,避免继续投资建设低端产品的生产线,将资金向国内无法生产的配套原材料上引导,向发展前景更好的OLED上引导,向基础研究、工艺技术研发上引导,促进产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应加强平板显示技术的前瞻性研究,规划产业的技术路线,规避技术风险和专利陷阱。

(2)扶持龙头企业,加强资本市场支持

随着成本、价格、产品性能等方面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规模效应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国际经验也表明,发展平板显示产业应以做大企业规模,扩大生产线数量和完善产业链为基础。平板显示产业门槛高,风险大,各种资源集中到大企业手中才能形成规模效应,通过对产业链的整合实现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产品上市时间的目的,从而创造竞争优势。应在国家层面进一步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关键装备与材料的研发和国产化,掌握发展主动权。鼓励和促进面板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或形成产业联盟,发挥群体优势与国外企业竞争。加强国家层面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参照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的优惠政策,免征原材料、关键器件、设备的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加强资本市场对平板显示产业的支持。平板显示是一个高投入、高产出,对资金需求极高的产业。例如为了开发大屏幕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屏,国际一些主要公司的投资已超过500亿美元,过去7年,全球TFT-LCD产业累计投资达到620亿美元,而且目前投资力度仍未减弱。三星、LGD、奇美、友达等大厂都经历了比较长时间的亏损,经过几番整合之后成为行业巨头。没有资本市场的支持,平板产业是无法发展,企业是无法做大的。在这方面,台湾的友达光电是一个成功的实例。友达光电是台湾联友光电与达基科技在2001年合并组成的,累计融资总额超过1500亿元新台币,其一连串资本运作为企业的做大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使其能够通过投资控股上游零组件厂的方式进行产业链整合。

(3)加强共性基础技术研发,拓宽技术来源

平板显示技术之间有着很强的技术传承性和大量的共性技术,如高迁移率TFT技术是TFT-LCD、OLED、EPD共性的有源驱动技术,光刻技术是LCD、OLED、EPD共性的生产工艺技术,玻璃基板是TFT-LCD、OLED、电子纸都需要的基础材料。这些不可或缺的共性技术和基础材料对整个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支撑、带动和引领作用。通过科研专项、联合攻关、产业联盟等方式加强对共性技术和基础材料的研发、推广与应用,有利于突破我国平板显示产业在基础技术和材料方面的瓶颈,为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开展研发活动之前,必须对已有的专利进行分析,避免专利陷阱。平板显示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国内外各大厂商在TFT-LCD、PDP、OLED上均有密集的布局。

据《中国平板显示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在液晶显示领域共有18个国家和地区参与竞争,其中日本和美国申请的专利占86%以上,随后是韩国、德国、英国、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地区)、法国、荷兰和瑞士。全球PDP领域专利申请量前三位申请人分别是松下、三星和LG,三家企业的申请总量占到43.7%。而中国前10位申请人的申请总量只有646件,与国外企业相距甚远。在OLED专利方面,截止到2009年6月,在中国申请OLED专利的前三大厂商是三星、LG和Sony,专利申请量占总数的60%,长虹和维信诺两家企业只占3.6%,差距非常明显。

国内企业的专利少,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可以通过核心技术专利与外围应用专利相搭配的方式,组建自己的专利池,增强与对手的谈判博弈能力,通过专利交叉授权来规避专利障碍,减少专利费支出。国内企业和研究机构也可以抱团取暖,用产业联盟专利池的方式增强与国外对手的谈判实力。

利用竞争对手之间的矛盾,也有机会获得相对成熟的技术。实际上,国外公司在专利上的利益并不一致,为后进者提供了切入市场的契机。如明基在1996年进军TFT-LCD,向决定转型IT服务业、但又不愿看到日本厂商独霸市场的IBM购买了成熟的TFT-LCD技术,顺利解开技术“死结”。

通过引进、吸收、再创新也是可行途径。美国和欧洲企业擅长原创技术,由于较多强调短期内的盈利能力,一旦研发活动长时期无法取得预期效果,产业化不顺利,企业往往会放弃该项技术。这时就需要慧眼识珠,通过收购获得基础性技术。如台湾的元太科技收购美国E-ink公司,目前在电子纸市场占据主导地位;友达光电控股开发微杯技术的SiPix,进入电子纸领域;长虹收购韩国欧丽安公司,获得OLED核心技术。

另外,驱动IC、控制IC、接口IC等集成电路产品是平板显示器必须的配套器件。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高速发展,涌现了一大批有实力的集成电路研发、生产企业。大力发展用于平板显示的集成电路,是缩小与国外先进企业差距,在应用上取得创新和突破的有效途径。


版权所有 © 2010 广州市葆力孚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 reserved. 粤ICP备11085129号
收缩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